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配资实盘_实盘配资_配资资讯 > 实盘配资 >
备受市场关注的2024年罚没收入数据出炉,去年罚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杠杆实盘配资平台,但逐季回落。
1月24日,财政部公开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447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官方解释,这主要是部分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和地方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等拉高非税收入增幅约24个百分点。其中,非税收入中的罚没收入增长14.8%,增幅逐季回落,其中上半年为25.2%、第三季度为13.8%、第四季度为-4.4%。
目前,上述非税收入由专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政府性住房基金收入等组成。2024年为了弥补税收减收,地方普遍通过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增收。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发生远洋捕捞、乱罚款等事件,也使得一些人士警惕非税收入中的罚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从上述官方数据不难发现,去年非税收入高增长,最主要还是受中央增加专项收益和地方大力盘活资产资源的增收带动。而罚没收入也是拉动非税收入增长的一个因素,但带动非税收入增幅并不大,这主要是罚没收入规模相对较小所致。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杨良松告诉第一财经,从全国来看,2018年以来罚没收入占非税收入比重均稳定在10%左右,2022年和2023年罚没收入占比分别为12%和11%,2024年罚没收入增幅低于非税收入整体增幅,占比应当还会下降。
当然各省份罚没收入占比并不一致。以河北省为例,根据河北省财政厅披露的《关于2025年省级政府预算公开情况表及说明》,2024年河北省罚没收入(约1.6亿元),占当地非税收入比重约1.3%。
“当然也有的省份罚没收入占非税收入比重较高,比如2023年罚没收入占比最高的三个省份大概在20%左右。”杨良松说。
罚没收入反映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罚款、没收款、赃款,没收物资、赃物的变价款收入,包括公安、交通、税务、法院、市场监管等一般罚没收入,以及公安、市场等缉私罚没收入。目前,罚没收入主要是来自地方收入,且主要集中在市县级财政,收入主要集中自公安和法院等。
那么,如何看待去年非税收入和罚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全国税收收入(-3.4%)?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要区分非税收入中正常的国有资产盘活收入与执法不规范的罚没收入,前者有必要积极鼓励,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46年来积累起大量存量国有资产的情况下,但对于执法不规范的罚没收入甚至乱罚款要予以坚决制止,因为这不仅关乎营商环境环境,而且影响企业家信心。
当然罚没收入快速增长并不等同于乱罚款导致收入快速增长。从此前一些地方披露罚没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来看,一种是当年有大案要案结案,法院判决并缴库的罚没收入增加;另一种是公安罚没收入增加。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罚没收入增长等同于逐利执法,但实践中一些地方罚没收入异常高增长也已经引起中央部委的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罚没收入增速逐季回落,尤其是第四季度出现下滑。而四季度恰好是中央部委高度关注一些地方罚没收入异常高增长现象。
比如,去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进行提醒,必要时进行督查。10月25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密切跟踪非税收入变化情况,持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依法依规组织非税收入,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不得乱收,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切实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罗志恒表示,中央高度重视并采取果断举措,出台一系列制度规范,统一自由裁量权,趋利性执法行为明显减少,所以罚没收入也逐季减少,这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
去年12月份国务院专题学习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听取讲座和交流发言后指出,2025年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稳预期强信心。要强化执法监督,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审查核实相关执法行为,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强化信息技术运用,提升执法监督效能。
杨良松认为,各地对罚没收入的依赖度有较大差异,罚没收入依赖度较高的地区大都是财政比较困难的中西部地区,部分债务付息压力较大。
为了支持地方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去年10月中央推出总额12万亿元的一揽子化债组合拳,其中包括未来五年发行10万亿元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大幅减轻了地方当前化债压力,让地方腾出更多资金、精力保民生、促发展。
罗志恒认为,隐性债务债务置换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落实减税降费,部分地区“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将明显缓解乃至杜绝,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
杨良松建议,应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以法治化制度化道路规范罚没收入。加强上级巡视、人大、审计等监督,来全面强化罚款监督,加强地方财政罚没收入的预决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去年2月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公开发布,要求依法科学设定罚款,严格规范罚款实施,全面强化罚款监督。这是中国第一次对行政法规、规章中罚款设定与实施作出了规范,旨在解决“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罚款”等突出的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高质量发展。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5年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解读称,这意味着既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又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将有效维护好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着力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陈益刊
相关阅读 2024地方财力前十榜单:广东第一,东部占七席︱财税益侃2024年31个省份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位居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四川、河南、河北和安徽。这一排名与2023年一致。
611 01-22 22:08 两高强调严防趋利性执法,专家建言对已办结案件开展评查对已挂牌督办的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案件,专家建言对案件进行详细信息公开,总结规律性经验,发布各种趋利性执法司法案件的特点和认定规则。
685 01-17 15:45 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再发声对“远洋捕捞”坚决打击,并持续以改革手段优化营商环境的,不只有浙江。
70 01-14 18:40 壹快评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没有“惩前”哪来“毖后”如果对此前的涉企行政乱检查行为“罚酒三杯”、一带而过,就很难避免此后类似现象再度发生。
383 01-04 14:07 浙江消保委“跨省约谈”被质疑“远洋捕捞”,企业顾虑如何消解?一名消费维权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消保委这样的消费者组织不是政府部门,不仅没有行政权力杠杆实盘配资平台,也没有任何强制力。
703 2024-12-26 16:0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